再到陕西,习近平在黄土地上关注的“红”与“绿”
9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榆林市,深入企业、农村、学校、革命旧址等进行调研。这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第三次到陕西考察。
回顾他的这三次陕西行,从延安杨家岭中共七大会址,到榆林杨家沟革命旧址,从考察秦岭自然保护区,到调研煤炭综合利用项目,习近平情系黄土高原,每每踏上黄土地,“红”与“绿”就构成一条清晰主线,折射着百年大党的底色。
绿色: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先看生态”的安排,一段时间以来几乎成为习近平地方考察的“固定动作”。一家低碳转型的能源企业,一个生态治理的样板乡村,习近平这次在陕西榆林的前两站也都与绿色生态有关。绿色之于这片黄土地的深远意义,显得不同寻常。
黄土高原曾水丰草茂,但因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不仅严重破坏生态,也加剧了经济衰落。此次考察中,无论是在以煤为原料的能源企业,还是在黄土高原上的山村,习近平都着眼于“绿”,强调要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而这片黄土地如何走出一条绿色之路,习近平在2015年的陕西行中曾明确指出,必须结合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科学谋划、合理规划,在发展中要坚决守住生态红线。他还描绘了这里未来的样子:让天高云淡、草木成荫、牛羊成群始终成为黄土高原的特色风景。
不过,生态治理,道阻且长。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位于陕西的秦岭北麓生态一度遭到破坏。
2020年4月再到陕西,习近平站上秦岭提出告诫,要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红色:赓续红色血脉
陕西这片黄土地,既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延安杨家岭、咸阳马栏镇、榆林杨家沟……厚重的革命史见证着一个百年大党的奋斗。
向史而新,鉴往知来。前往红色革命旧址,重温红色革命精神,习近平中共十八大以来三到陕西考察,红色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词。
“这里我来过多次,插队时每次到延安都要来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礼。”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位于杨家岭的中共七大会址参观时曾动情地说。
2020年再到陕西,习近平重点谈到延安精神,强调要“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此次考察中,习近平专程来到杨家沟革命旧址,参观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周恩来旧居等,追忆革命历史。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期间的落脚点,也是中共迎来从转战陕北到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转折点。
从杨家岭到杨家沟,在外界看来,习近平用三次陕西行的红色印记,不断向外界透露一个重要信息:这个百年大党始终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底色:一切为了人民
在这片黄土地上,习近平度过了7年的知青岁月,他曾自述“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在此次陕西考察中,习近平面对郝家桥村村民感性地说,“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共产党就要把这件事情干好,不断交上好答卷”。
如其所言,无论是通过红色足迹传承信仰,还是通过绿色擘画永续发展,其关注“红色”与“绿色”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一切为了人民”,坚守初心与使命的底色清晰可见。
贫穷一直是困扰这片黄土高原的问题,习近平惦念着包括陕北在内的老区苏区人民的脱贫致富。2015年,习近平来到陕西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强调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要“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抓实干”。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指出,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
如今,中国的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如何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成为民众的关切。习近平再一次走进陕北的乡村,在郝家桥村考察调研“山沟沟里走出的致富路”。
从摆脱贫困、全面小康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百年大党的底色,在这片黄土地上再次得到生动诠释。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21-09-16/7133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