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书记两次到校为我们作形势政策报告——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1988年6月至1990年5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先后六次到宁德师专(现宁德师范学院)调研指导,并两次为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报告会上,习近平同志阐述了中美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介绍了闽东的扶贫工作,提出“扶贫要扶志,也要扶智”,强调高校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勉励同学们“积极投身到改革、建设的洪流中,在实践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有意义的人生价值”。
采访对象:苏文良,男,1940年8月生,福建莆田人,时任宁德师专党委书记,2002年退休。阙庆安,男,1966年3月生,福建周宁人,1986年7月毕业于宁德师专中文系,曾任宁德师专中文系学生辅导员,宁德地委办公室综合二科科长,宁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蕉城区委副书记、宁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等职,现为“学习大军”总编辑。黄丹舟,1971年7月生,福建宁德人,宁德师专中文系1989级学生,现为东侨中学教研室主任,福建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采 访 组:石新明 林强 张毅 王志敏 宁梦瑶
采访日期:2020年11月2日,2021年2月6日
采访地点:苏文良同志家,“学习大军”活动室
采访组:苏文良书记,您好!习近平同志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先后六次到宁德师专(现宁德师范学院)调研指导,并两次为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苏文良:我是1979年到宁德师专当老师的,1984年被推上领导岗位并主持学校工作,1987年至1995年担任校党委书记。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任职不到两年,先后六次到学校看望师生、调研指导,并两次为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其中,在师生中产生重要影响的活动有四次,包括一次与教师座谈,两次给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还有一次是来学校与师生话别。
习书记来校与教师座谈是在1989年6月20日上午,在座谈中,他特别强调学校“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等问题。习书记两次为学校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第一次是1988年11月15日,报告主题是“访美见闻”,我在现场聆听了报告。第二次是1989年10月24日,这一次我不在学校。不少师生后来跟我说,有很多的感悟,受教育很深。
习书记深入师生当中,没有一点儿架子,讲话理论性、思想性很强,又非常务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宁德还很贫困,但在习书记的关心下,行署在建设资金上给予宁德师专很大支持。这种诚挚的关心、爱护和支持,极大地激发了全校师生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
习书记最后一次到学校是在1990年5月3日上午,那时他即将离开宁德,要到福州担任市委书记。他专程来与师生话别,讲了很多话。他对师生的这份挂念和关心,令大家非常感动。他叮嘱继任的地委书记,一定要抓好学校的思政工作,一定要尽地区财力去支持宁德师专的工作。
采访组:在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请您回忆一下这次座谈会的主要内容。
苏文良:习书记1989年6月20日上午来到宁德师专,召开教师座谈会。习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学校要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绝不能培养对立面。教书育人,教师本身也有一个不断提高觉悟的过程。如果教师的思想不正确,就会影响一大片学生。他说,不存在没有政治观点的人,要打进攻战、主动战,社会主义思想不会自发产生,要灌输、要疏导。
在谈到教师待遇问题时,习书记说,宁德是赤字财政,财政包干,学校需要的增资部分应逐年增加,地委、行署已尽了最大努力。师专的同志要增加国情、区情教育,让大家了解社会、理解政府,增加共识,增强发展信心。
采访组:阙庆安总编辑,您好!听说您曾两次聆听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形势政策报告,请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阙庆安:我在宁德师专两次聆听习书记的报告,地点都在学校竹棚馆。竹棚馆前后通透,是学生室内文体活动和学校临时开大会的地方。当时,我是宁德师专中文系学生辅导员。
第一次报告会是在1988年11月15日,主题是“访美见闻”。会场的主席台由三张桌子拼接而成,桌上铺着被单,摆放着暖水瓶、白色陶瓷杯。习书记穿着一件灰色中山装,在校党委书记苏文良的陪同下走进会场。高挑、大气、从容、稳重,是习书记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他讲话娓娓道来,一口地道的普通话。在报告过程中,会场多次响起热烈掌声。绝大多数师生都是第一次见到地委书记,觉得很新鲜,也很好奇。
第二次报告会是在1989年10月24日,主题是“学习江泽民同志的国庆讲话”,陪同习书记进入会场的是校长陈柏和校党办主任朱求忠。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在宁德师专作报告的主题是“访美见闻”,请您回忆一下这次报告的主要内容。
阙庆安:在这次报告中,习书记说,美国很发达,发展农业占有天时地利,生产率很高:春天播种,秋天收割,没有几个工人,全是机械化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美国的贫富差距很大,并不是人人都富有,底层人民的生活也不容易。他说,把握观察一个社会要从多方面去看,不能以偏概全。中国自然环境复杂,基础条件较差,农业遭受天灾较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提高综合国力。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们的制度优势。发展有个过程,我们要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
习书记说,扶贫在闽东是中心工作,是主阵地。学生毕业后要进入这个主战场,为闽东发展教育事业服务。扶贫要扶志,也要扶智,思路、思想贫困是可怕的。习书记还表扬了宁德师专学生自发组织的后山夜校。
采访组:刚才您谈到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师专的报告会上说,“扶贫要扶志,也要扶智,思路、思想贫困是可怕的”。请结合宁德当时的实际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谈谈您的认识。
阙庆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宁德,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是福建省九地市中最为贫困的地区。人们一说起闽东,提到宁德,脑海中就会立马冒出“老、少、边、岛、贫”和中国沿海“黄金断裂带”这些词句。可以说,贫困问题长期困扰着宁德的发展。因此,宁德摆脱贫困的成功实践才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扶贫开发的“宁德模式”,如今被公认为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一个典范。
“扶贫要扶志,也要扶智,思路、思想贫困是可怕的”,这句话揭示了贫困地区致贫致困的深层原因,一针见血。“人穷志短”,当时不少干部和贫困群众感到自卑,有种破罐子破摔、得过且过的心态;有的人“等、靠、要、懒”思想严重,缺少治穷脱贫的主动性、积极性;有的人空有脱贫意愿,却不知如何起步、从何下手。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极易陷入“扶贫—脱贫—返贫”的恶性循环中。习书记到宁德任职一个月内就跑遍了闽东九县,认真调查研究、思考总结,准确地找到了这个致贫致穷的真正原因。
如何摆脱贫困?习书记提出了一个重要方法论,就是“扶贫要扶志,也要扶智”。这是从思想源头上寻根问因、对症施治。扶志解决思想束缚问题,扶智解决思路缺乏问题。他在《摆脱贫困》开篇之作《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中指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这种“先飞”的意识就是“志”。扶贫要扶志,通过转观念、扶思想、增信心,补足精神之“钙”,使之有“先飞”的欲望,激发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长知识、增才干、阔思路,帮助干部和贫困群众提高“摘穷帽”的素质和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他说,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智和志就是内力、内因;只有把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滋生贫困的土壤,激发群众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内生动力。靠着艰苦奋斗、辛勤劳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以志促智,以智增志,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好。
采访组:在那次报告会上,习近平同志表扬了师专学生自发组织的后山夜校。请您介绍一下后山夜校的情况。
阙庆安:后山夜校是宁德师专团委为改变后山村没有一个高中生、文盲较多的状况,于1987年成立的一所义务支教学校。其前身是“后山村文化夜校”,因宁德师专老校区毗邻宁德市蕉城区城南镇的一个畲族行政村——后山村而得名。每周一至周五晚上及周末,宁德师专的学生轮流为周边的中小学生进行义务授课。
随着时代变迁,后山夜校逐步发展壮大,义务教学内容不断创新,已从创办之初的扫盲班发展为现在集课业辅导、兴趣培训、人文教育为一体的蕉城特色教学基地,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文体等课程,还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为周边农村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快乐家园。义务教学辐射区域不断扩大,从原先单一的后山村办学点,扩大到古溪村办学点、福洋办学点、师院东侨新校区办学点等,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周边村庄的留守儿童从中受益。
三十多年来,后山夜校坚守教育扶贫初心,许多夜校毕业学员升入高校就读。后山夜校的实践告诉我们: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
采访组:您刚才讲到习近平同志第二次报告会的主题是“学习江泽民同志的国庆讲话”,请您回忆一下这次报告的主要内容。
阙庆安:这次形势报告会是在1989年10月24日举行的,习书记解读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发表的国庆讲话。他强调:“(高校)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要使广大青年学生普遍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青年学生要注意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青年学生要正确认识我们的国情和面临的困难,积极投身到改革、建设的洪流中,在实践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有意义的人生价值。”
习书记的一席话给予师生们很大鼓舞。他告诫大家,当下最应该做的正确的事就是爱国。他说,学校和教师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更好地爱国。青年学生要把爱国情感与自身的使命和责任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政治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立志报国,励志奋斗,建功立业,为国奉献,才是真正的爱国。习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又很接地气,为同学们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采访组:黄丹舟老师,您好!1989年10月24日,您作为宁德师专的一名新生,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形势政策报告。请问这次报告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黄丹舟:1989年,我从宁德一中毕业,被宁德师专录取。说实话,考入这所学校并不是我的心愿,当时我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一切来得那么巧,地委书记习近平来到宁德师专给师生作了一场形势政策报告,使我受到了一次重要的人生教育。他亲切的笑容、朴实的话语、深刻的阐述,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从此开始认真思考当下与未来,思考青年人的使命与责任。
我牢记习书记“积极投身到改革、建设的洪流中,在实践中施展才华,才能实现有意义的人生价值”的要求,于1991年9月踏上了教师工作岗位。记得第一次上课,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我就爱上了这三尺讲台,爱上了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三十年来,不管面对哪类班级哪类学生,我总是掏出一颗真诚的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形成“收放自如,张弛有度”的教学风格。在我的眼里,从来没有所谓的“差生”。我坚信,用爱的和弦一定能奏出美的乐章,并逐步凝练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本色语文·立德树人”,也就是“立于人、行于人、成于人的教育,基于人、为了人、发展人的教育”。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习书记勉励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和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我深知,只有苦练内功,方能厚积薄发。多年来,我主持了多项课题,发表论文三十多篇,积极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先后被评为福建省特级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
采访组:阙总编,听说您后来从宁德师专调到宁德地委办公室工作,曾在习近平同志身边工作过。能否谈谈您的感受?
阙庆安:1990年年初,我被调到宁德地委办公室综合二科工作,在习书记手下工作了近半年。
记得我第一次值班时,习书记从地委办的石阶走上来,还是穿着那件灰色中山装,微笑着走进值班室,一开口就问:“年轻人,你是新来的同志吧?从哪里调来?习惯吗?”
我马上站了起来回答说:“是的,我叫阙庆安,刚从师专调过来,我会慢慢习惯。”他说了句“好好干”,接着就上了楼。
我到地委办工作,写的第一份材料是一次地委会议纪要,会议研究的议题是“地委委员听取云淡村和南浦村的群体性事件处置”。会议记录是我做的,纪要也是我写的。我没有按照行政机关的公文写作格式来写,没有写好。纪要交到习书记那儿,他批示:“要认认真真学习写好纪要!”
当时,地委办公室主任李金贤严肃地批评了我,使我产生了较大的思想压力。隔天,习书记叫我到办公室,讲了纪要的写作方法,告诫我千万别小看了会议纪要,作为机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好好学习公文的写法,并鼓励我不要有压力,要多学多练,一定会有进步的。
我发现,习书记平时在办公室待的时间比较少,下基层调研比较多。工作之余,他阅读了很多理论书籍。他讲话哲理性强,引经据典,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我们搞综合文字工作的同志有很大启发。正是他的教育和帮助,使我渐渐成长为宁德地委办、宁德政研室的综合文字工作骨干和主管领导。
习书记要求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政治上要忠诚,工作上要规范,服务上要到位,作风上要严谨,落实上要快速,使宁德地委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他把握大局从容自信,处置问题准确到位,待人接物平易近人,对上下级干部平和真诚,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采访组:请问当年您两次聆听习近平同志作形势政策报告的经历,与您后来创办“学习大军”学习平台的初衷有关吗?
阙庆安:应该说有很大关系。特别是习书记1989年10月到宁德师专作形势政策报告时,那场政治风波刚刚过去四个多月,一些学生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转过弯来,对学校的思想教育还有抵触情绪。报告会上,习书记以丰富的资料、翔实的数据和自己的切身感受,阐明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旗帜鲜明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中央的精神贯彻到位。他要求学生们放下思想包袱,知错就改,努力学习,报效国家,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他讲得入情入理,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时至今日,工作多年的学生们仍感动不已。许多学生现在都已为人师表,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学生。
我在宁德师专学习时,思想活跃,工作积极,担任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并入了党。毕业后,我留校担任中文系学生辅导员。当时年纪轻,思想不够成熟,但听了习书记的讲话,结合后来不同岗位的实践和思考,我对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关系认识更深刻,切实增强了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我长期在宁德地委办公室从事综合文字工作。要当好地委的参谋,必须学习兄弟单位和地方的好做法。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市委工作,他的讲话就很值得学习。他到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后,作出的决策、发表的讲话,我们都要认真学习,才能吃透上情,结合宁德区情,写出好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后,我经常通过央视《新闻联播》关注他的讲话和活动。
我深深地感到,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中国就大有希望。我带领宁德市委文明办的一名年轻干部,边探索边实践,于2014年1月7日注册了“学习大军”微信公众号,发表的第一篇评论文章《领袖从哪里来》中写道,习近平同志就是这个时代我们党和人民的领袖。
2015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学习传播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福建宁德“学习大军”用活微平台》,并配发评论《创新“微时代”的理论传播》。2020年11月,“学习大军”受到中宣部表彰,“学习大军”公众号获评2020年全国优秀理论宣讲公众号。2020年12月11日,中央网信办在宁德召开“学习大军”理论网宣基层经验交流会,推广“学习大军”的经验做法。
“学习大军”志愿团队绝大多数是年轻人,来自各行各业。关注“学习大军”文章和前来交流的大多也是年轻人。习总书记曾说,“精忠报国”四个字,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学习大军”志愿者的精神追求。“学习大军”在网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在网下开展理论宣讲。习书记当年在宁德师专作形势政策报告的好传统,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去传承。党的创新理论,一定要有更多人去宣讲传播;社会主义的思想阵地,一定要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里。我相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年轻人,一定是全世界最有作为的年轻人。有了这样的年轻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会实现。
采访组:苏书记,习近平同志在离开宁德前,还专程来到宁德师专与师生话别。请问习近平同志当时都讲了些什么?对师生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苏文良:1990年5月3日上午,习书记在离开宁德前,与陈增光等领导来到宁德师专检查工作并与师生话别。习书记说,今后地委、行署要更加关心宁德师专的工作,使政治稳定、社会稳定、人心稳定。当时,1989年政治风波刚过去不久,习书记强调,要清醒地看到问题的严重性,提高警惕性,不可低估这场政治风波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但也不能丧失信心。没什么了不起,我们不希望发生那样的事。中国毕竟不一样,我们的江山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打下来的,是无数先烈用宝贵生命换来的,党和政府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信任,我们要充满干好工作的信心。
习书记强调,今后地委、行署会更多地关心师专的工作。一个地区的稳定与高校密不可分,增光同志接任地委书记,下一步要加强师专的几项工作。第一,要抓好稳定工作。教书育人,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学校要抓好稳定工程,千万不可掉以轻心。第二,要抓好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思想观点不端正,就会影响到培育“四有”新人。第三,班子建设要抓好。一定要处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宁德师专要听地委的。第四,学校建设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地委、行署每年要根据财力情况,尽力支持。最后,习书记说,感谢师专的支持,希望今后继续支持地委新班子,相信学校会越办越好。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宁德师专已更名为宁德师范学院,专科变成本科。当年弱小的闽东,如今也实现了先飞。我深深感到,习书记当年对社会主义教育的办学方向指导是正确而坚定的,对宁德师专的办校指导是辩证和实事求是的。他是一个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的领导人。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22-03-21/74504.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