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书记勉励我们“同舟共济、自强不息”——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的七个多月时间里,先后五次到同济大学调研指导,看望师生员工。2007年5月20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在同济大学百年庆典大会上勉励同济学子:“坚持做到实现自身价值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相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相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
采访对象:席治夏,男,1984年3月生,河南禹州人,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02级本科生,现任北汽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动力总成部副部长。刘扬明,男,1987年9月生,湖南长沙人,同济大学能源动力专业2006级本科生,2007年转入土木工程专业学习,现任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院高级工程师。杨满,男,1987年2月生,河南洛阳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05级本科生,现任同济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科员。
采访组:罗栋纬 石新明 刘润 王丽莉
采访日期:2021年1月26日
采访地点: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瑞安楼多功能会议厅
采访组:席治夏同志,您好!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先后五次到同济大学调研指导、出席重要活动。请简要介绍一下您见到习近平同志的情景。
席治夏:2007年3月,习近平同志调到上海工作,恰逢同济大学百年校庆。他在上海工作的七个多月时间里,先后五次到同济大学调研指导,视察学校教学科研情况,看望师生员工,出席同济大学百年庆典。当时我担任同济大学学生会主席,得以有机会三次见到习书记。
第一次见面是在2007年5月10日,那天是“李岚清篆刻艺术展”在同济大学开幕。当时,习书记刚刚调到上海工作一个多月,我们对这位从浙江来的新市委书记很好奇。印象最深的是,他在致辞中讲道:“作为理工科的大学生,不应该只局限于学习专业及书本知识,传统文化及文史哲类知识也应该掌握。”
第二次见面是在5月14日,习书记陪同温家宝总理到同济大学考察,参观大学生创新成果展览。他们参观了污水净化装置,鼓励大家完成科研工作,尽早开启工业化生产。温总理和习书记当时还分别端起一杯净化后的水一饮而尽,大家深受鼓舞。
第三次见面是在5月20日,习书记出席我校建校100周年庆典并致辞。他说,同济大学是中欧文化的纽带和桥梁。我当时即将完成本科学业,赴欧洲求学。聆听习书记的讲话后,我暗自下定决心,学业结束后,一定按照习书记的教诲,把人生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从同济大学毕业后,我赴意大利留学,参加了留意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任副主席、秘书长。2011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意大利,我作为学生学者代表,在罗马又一次见到习主席,聆听他对海外学子的殷殷嘱托:“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折腾他国。”这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生动写照,话风朴实生动,我们一下就听懂了。习主席还勉励我们在学习、科研之余,要注意融入当地社会,推动中意两国间的友好交流。
采访组:刘扬明、杨满同志,你们好!2007年5月20日,习近平同志出席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典并致辞。请回忆一下当时的场景。
刘扬明:庆典大会可谓盛况空前,一座难求。当天上午10点,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典大会在学校大礼堂隆重召开。同济大学大礼堂是上海高校最大的礼堂,可容纳约3000人。礼堂内气势恢宏的拱形屋盖结构,与象征同济精神的“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长条横幅交相辉映,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在校友互动环节,20岁到90岁之间各个年龄段的校友代表同时登台,庆贺同济百年华诞。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耄耋之年的老者,新老同济人共聚一堂,分享各自的同济记忆。
习书记在致辞中用“三个统一”对同济学子提出殷切希望:“坚持做到实现自身价值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相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相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习书记的谆谆教诲,帮助我们明白了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应该如何来走,明白了自己当时的大学生活应该如何来过。
杨满:大会当天,主席台上方高高悬挂的“庆祝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的巨型横幅十分醒目,红色的主席台背景上镶嵌着同济大学百年校庆的logo和“同舟共济 继往开来”八个大字,会场两壁悬挂着“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大字横幅。
大会首先宣读了胡锦涛总书记发来的贺信,国务委员陈至立代表国务院出席大会并讲话。随后,习书记迈着稳健有力的步伐走上演讲台,向观众席鞠躬致意。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五月的申城,风和日丽,草长莺飞。在这美好的时节,我们迎来了同济大学百年华诞……”习书记讲话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
习书记在致辞中用三个“一百年”高度概括了同济大学一百年的发展历程:“同济的一百年,是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一百年;同济的一百年,是与祖国科教事业心手相牵的一百年;同济的一百年,是与上海城市发展相濡以沫的一百年。”不长的几句话,道出了百年来同济大学科教济世的初心和使命,道出了同济人内心的骄傲与自豪,字字句句印在同济人的心里。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用三个“一百年”总结概括了同济大学走过的百年之路。请分享一下您对三个“一百年”的理解。
杨满:习书记说:“同济的一百年,是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一百年。”习书记对同济的校史校情了如指掌,特别是他在致辞中提到抗战时期同济大学六次迁校的故事,令师生们动容。他说:“同济大学走过的百年之路,是一条坎坷之路,更是一条‘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奋斗之路……国破校亡之际,为了保住强国富民的种子,同济人十年六次迁校,辗转大半个中国,行程两万多里,虽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仍办学之志不渝,救国初衷不改。”
同济大学肇始于1907年的同济德文医学堂,1927年成为首批国立大学。建校初期,面对国难当头、内忧外患,同济人立下了“济世兴邦”的誓言。老校歌中唱道:“好一片中华大地,不振兴工艺,不健康身体,不格物致理真可惜,真可惜!”一百年来,同济人“同舟共济,振兴中华”的传统从未改变。进入新时代,同济大学主动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对接行业重大需求,助力嫦娥五号完成高难度落月,为国家重大工程如港珠澳大桥建设、雄安新区规划与建设、长江水环境改善等提供智力支持,在核心技术和集成攻关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习书记说:“同济的一百年,是与祖国科教事业心手相牵的一百年。 ”“在漫长的办学历程中,同济人始终根植中华大地,放眼世界潮流,紧跟科技步伐,走出了一条由医而工、再到综合的发展之路。”教育是大学的使命,育人是大学的职责。同济大学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创校至今培养了30余万名毕业生,160余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今天的同济大学,正朝着“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
习书记说:“同济的一百年,是与上海城市发展相濡以沫的一百年。”历史上,同济大学在上海市内多次迁址。现在,同济大学在上海市有多个校区。这是同济大学在上海市百年迁移的地理年轮,生动地证明了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滋养城市,大学与城市水乳交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同济人自觉站在上海建设的前沿,为上海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在南浦大桥、杨浦大桥、苏州河治理、洋山深水港等许多重大工程建设中,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留下了同济人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拼搏身影。近年来,我们服务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牵头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和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等,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书记指出,大学是城市振兴发展的强大支撑,是城市活力、城市魅力、城市实力与城市动力的重要体现。基于优势学科知识外溢,同济大学周围聚集了一大批由同济校友、教授和学生创办的高科技企业,被称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020年总产出达到495亿元。由此形成了上海市首个市、区、校三方共建的全球最大创意产业集聚区,也成为知识、人才、产业与城市空间互动发展的经济高地,预计2025年将成为杨浦区第一个破千亿元级的经济圈。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在致辞中勉励同济学子践行“三个统一”,请谈谈你们的理解。
席治夏:习书记在致辞中指出:“青年是思维最为活跃、最具开拓精神的群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天地,到处都是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到处都是青年奉献才华的热土。”我深刻领悟到,个人的理想追求只有融入祖国需要和人民期盼,才能发挥价值。从同济大学毕业后,我赴欧留学,之后回国在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工作。如果不回国,我可能只是在国外找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回国工作以后,我亲身经历了中国汽车工业电动化赶超的浪潮、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的机遇,在实践中更加理解了“实现自身价值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相统一”的深刻含义。
刘扬明:我谨记习书记的教诲,将“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相统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当时,作为从能源动力专业即将转入土木工程专业学习的学生,我深切感受到了同济结构人的责任,感受到了青年的责任,懂得了青年成才的路径,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
毕业至今,我一直从事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我废寝忘食地攻克设计难点,精益求精地面对复杂的设计绘图。我越来越体会到,唯有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结合,唯有将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相结合,才能找到实现价值的支撑点,才能获取持续奋斗的动能,才能更好地为祖国的基础建设添砖加瓦。
杨满:殷殷嘱托,指路领航。2009年我本科毕业时,就坚定了去磨炼、去“接地气”,到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的决心。“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这些号召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报名参加了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共同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赴同济的第二故乡——四川宜宾李庄镇李庄中学支教一年。在开展志愿服务期间,我真正看到了西部地区农村孩子的艰难困苦,体会到了东西部基础教育的差距,更体会到了“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的深刻内涵。
后来,我留校成为一名辅导员。我牢记习书记在百年庆典致辞中“三个统一”的教诲,不断依靠实践和调研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与学生、家长谈心谈话,坚持进宿舍、进食堂、进网络,不断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方式方法,荣获“同济大学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22-04-10/74823.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