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过年丨看!总书记送来的“年画”

  编者按:“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春节是新的开始,预示着新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到年味渐浓之时,习近平总书记总会给千家万户送去新春的美好祝福。在癸卯兔年春节到来之际,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栏目推出系列特稿,与您一起感受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

  百节年为首,年画报春来。

  装点喜庆的年画,承载着几代中国人难忘的过年记忆,渲染着吉祥,聚结着情怀,氤氲着年味。

  一年又一年,在最重要的节日来临之前,习近平总书记总会与人民群众拉家常、问冷暖,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美好的祝福间,为14亿人民送来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年画”。

  一天天、一年年累积的沧桑之变,伴随着浓郁的春节气息入画,见证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希冀和祈盼。

美丽中国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一个个充满画面感的描述勾勒出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美丽中国画卷。

  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的形象代言。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给大家送来温暖关怀和美好祝福,生态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民生话题。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前夕来到云南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考察。

  水面波光粼粼,路边绿树成荫。总书记沿着湿地公园步道边走边问。在详细询问了滇池保护治理和水质改善情况后,总书记语重心长道:“长远来讲,我们不能吃子孙饭,要造福人类。要继续抓下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真是一幅天然山水画。”2021年牛年春节前夕,总书记来到贵州考察,站在高处的观景台远眺乌江,发出由衷赞叹,“乌江不愧为贵州的‘母亲河’!”

  “你们是怎么治理的?”“还用网箱养鱼吗?”总书记向有关负责同志了解近年来“污江”变乌江的治理过程,并语重心长地叮嘱贵州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保护生态,“这件事不是让我们做,而是我们为了人民幸福、为了永续发展主动要做”。

  内蒙古大草原、云南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贵州第一大河乌江、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串串“看山看水看生态”的考察足迹中,留下一份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清单:“绿化只搞‘奇花异草’是不可持续的,要走一条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长江两岸,“臭得开不了窗”的烦恼一去不复返;乌江源百里画廊,一湾湾绿水紧紧抱住一块块峭壁,相依相偎;大象北上,一路“逛吃”,受到来自人类的关爱和保护;青藏铁路线上,列车迎着壮美的雪山、草原和河流飞速前进,藏羚羊在“绿色通道”中自由穿行……一幅描绘在天地之间的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画,成为新发展理念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

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远处青山连绵,近处树木苍翠。四川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文化广场上,一串串灯笼、一条条羌红点靓羌寨。15年光景,这个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村,如今已成为全国文明村。

  癸卯兔年春节前夕,总书记向全国各族人民云拜年,视频连线的六个地点,其中就包括石椅村。

  视频连线现场,石椅村村支书向总书记汇报了一个好消息:“去年我们游客达到20多万,全村人均收入4万元以上!”

  总书记高兴地点赞,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他鼓励大家,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一起迈向共同富裕,生活越过越红火。

  关于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天的盛会上有个形象比喻——“以多样化为美,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此喻道出了乡村之于中国的重要性,也刻画出总书记心中新时代乡村的美丽模样。

  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从经济角度衡量,要“实现农民富”;从环境标尺衡量,要“留得住青山绿水”;从文化视角衡量,要“记得住乡愁”;从社会发展衡量,要“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最美的擘画,最深的牵挂。

  走进甘肃元古堆村给困难群众拜年,在农家小院召开“脱贫研讨会”;来到四川大凉山深处,围坐在村民家的火塘边,谋划脱贫路子;在云南幸福的佤族村,谋划乡村振兴,畅想幸福生活;在贵州化屋村,深情嘱托:“把乡村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美”……春节前夕“走亲访友”的行程中,总书记为乡土中国擘画美好生活长卷。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些治国理政“大项目”,饱含了总书记对中国乡村发展道路的思考和擘画。

  黄公望笔下,《富春山居图》定格了后人心中的富春山水。

  六百多年后的今天,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在华夏大地诗意舒卷:湖北鄂州峒山村,葡萄满架,特色品种供不应求,葡萄成了村里的“富裕树”;陕西延川梁家河村,从几个月吃不上一顿肉到人均收入2万多元,信天游的故乡发生了巨变;云南大理古生村,水更清,生活方式更“绿”,“澄明万象丽”的景象再现湖畔……

  在越来越立体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中,田园更秀美,乡村变景点,农民工返乡“雁归来,电商成"新农活"…………人们直观感受到中国的发展速度,亦能从中体味民众不断提升的幸福感。

中国式现代化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寄托着几代中国人对理想社会的伟大梦想。

  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以《建国方略》畅想规划未来现代化中国的美好蓝图。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将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画面刻写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上。

  “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方方面面都要强起来。”

  …………

  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总书记进行了深邃的思考和谋划。

  一年又一年,行进中的中国步履坚实。

  在贵州深山大江边的化屋村,赵玉学一家过去住在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的麻窝寨,“出山要攀‘手扒岩’,吃水要到江边背,病了挖草药……”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帮助下,一家人住进了15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水电路都通了,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2021年春节前,总书记来到化屋村给大家拜年,赵玉学热情地请总书记参观他的新家,这些是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好光景。

  小康圆梦、乡村振兴、城乡巨变,人们生活全方位改善: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超过4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体系;人们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民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文化旅游、健身休闲成为大众日常的消费,自信自强的精神面貌日益彰显……以民为本的中国式现代化图景在中华大地徐徐铺展。

  “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忆往昔,“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壮阔秀丽的大好河山、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物产丰富的广袤粮田、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一幅幅美好画卷都由勤劳的中国人民共同绘就。

  看今朝,“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踔厉奋发、勇毅向前。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zyxw/gn/2023-01-26/7988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3-01-27 关键字:国内  重要新闻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